每星期閃燈分享日
燈具:神牛v850 閃光燈,永諾560 3代閃光燈,永諾560 4代閃光燈。
相機器材:Canon 5DMK2,Canon 24-105mm/F4L IS
修圖軟體:Photoshop CS6, Lightroom 5
佈燈說明:接上星期的狀況,因為之後的雨勢還是沒停,所以我只好往地下街走去完成剩下的教學。剛好那有一面牆,所以想說用看看不同角度的跳燈方式來改變光的感覺,讓同樣一面牆的拍攝能有不同的變化。
之前有上過我的課的人都知道我會告訴同學這是在人數很多時你沒那麼大的柔光罩時可用的一種跳燈手法,而其實如果你在拍攝一次主題時忘了帶柔光罩時,也可用這樣的方式取代柔光罩來使用,雖然沒辦法像到跟真的八角罩一樣,但也是一個權宜之計,所以在地下街的第一個佈光我就用這樣的打燈方式開始吧!
雖然我現場有帶2支dc600外拍燈,但因為很多同學並沒有外拍燈,所以我想用小閃燈的方式來做這次的佈光,會比較像很多同學的狀況。因此我現場跟其他2位同學借了另外2支小閃燈,加上我自己的v850,這樣就比較像大多數同學手上有的閃燈狀況。
在這次的例子我並沒有用任何濾片,因為都是相似的小閃燈,雖然色溫上有些差異,但差異不大所以無所謂。第一個佈燈方式我先把3支小閃燈擺成1/4圓形的狀況,然後3支都把燈頭往上越70度左右,擺成半圓的狀況是因為我想要在相機旁的那支變成一個補光的燈,而另外2支比較著重在主光的氛圍上。如果我把3支燈的距離拉近(像第二個佈光圖),就可看出光的範圍會比較窄,人的反差也比較大了些,但也比較有了立體感。這樣的佈光方式你可自己去移動三支燈的距離,讓光可比較擴但比較柔,或是光比較窄但比較有立體感些,這會比單個柔光罩的使用上比較有彈性些,但相對的如果拍攝場所太小,反射光會很多的狀況下,這樣的打燈手法就不太ok了。
再來我把燈頭往下,也順便把燈高度降低,然後燈還是反打,只是就不是往上而是往下大概15度左右,把燈這樣更改是因為我想由像柔光罩的打燈手法變成像是自然光由戶外打入室內的氛圍。大家可看到跳燈的方向性改變後,其光的感覺也變我不一樣,會有點像是模特兒站在捷運出口但戶外是大太陽的感覺,而不再是像之前是比較像是棚內打燈的手法了!而這樣的改變其實也只是把燈的高度降低跟燈頭往下而已,並沒有改變太多的位置和加上其他的燈具。
很多次的上課過程中我都會跟同學說過其實光線的走向都是超過我們想像的,我想多嚐試同位置但不同的角度的打燈手法,也許你也可找出另外一個新天地吧!